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

答辩

刚才大便的时候想起了日蚀那天臧梦娇在校内发的感叹,还想起了我与她说的两句话。
她感叹造化的伟大与文化的渺小,崇拜的神圣与科学的浅薄。我说,诗人科学家没准也有,她用废话重复了我的废话。
但是刚才我突然想到,现在这个时代,我所了解的能够勉强被称为“诗人科学家”的人——也许“科学家诗人”更为贴切——也许只有科幻片的导演们吧。
文字的力量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当一个读者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懒惰的读者只会阻碍思想的发展。但是,由于科学的进步,电影出现了。当观众比当读者容易多了。虽然,懒惰的观众比懒惰的读者多得多。
与用想象的武来抒写侠道的武侠小说家、导演一样,科幻小说家和科幻片导演也是利用科学来展现幻想。但是,科幻电影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科学,就没有科幻电影。
我所想的科幻片导演,是我看过的全部两部科幻片的两位导演,塔可夫斯基和库布里克。
他们的两部作品是《索拉里斯》和《2001太空奥德赛》。
当然,在此我想澄清一下什么叫科幻。科幻就是科学的幻想,重点在于幻想。所以星球大战这类星际战争片不算科幻片,因为没有幻想。
因为到达不了海洋和黑石这样的幻想高度,所以就算有幻想也可以忽略不计。
索拉里斯周围可以思考的海洋,与似乎主宰着一切科学的黑石可以说是科学与诗意结合的最佳范例。
但是我在回味2001太空奥德赛时,却在想,库布里克与克拉克所幻想出来的黑石,好像是代表了科学,但实际上也是自然的化身。因为科学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
黑石代表的自然和科学引领了人类的产生与毁灭,因为人类对于自然来说连灰尘都算不上,只能算灰烬。但是自然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可被认识的规律被人类所了解,并不是什么坏事,并且丝毫无碍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
远古先民运用想象编织的敬畏与人类在真正认识了自然的浩瀚与博大之后的敬畏只是方式不同。至于妄想利用所谓科学征服自然的想法,只不过是这个时代常见的愚昧之一。
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中,“故乡”是一切美好的载体。所谓的索拉里斯星球,难道不可能是一个愚昧科学家们所造成的科学废墟么?不过,在塔科夫斯基的第六部影片《乡愁》中,老塔倒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诗人的结局只有死,但是诗人的烛火是不会死的,我们在经历了各种蒙昧后,必然会回到故乡的。无论是通过科学,还是艺术。当然,老塔对科学的态度并不怎么好。
我突然想到这么一个比方,人类对自然的科学研究正如同初中时的一个生物课实验:草履虫在浩瀚的培养皿中挣扎着游向肉汤。
也许,科学只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活?
还好,人类有幻想,可以让人类完整的生活。
但是,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让•潘勒维说过:科学就是幻想。
但是这一切幻想的结果就是,我没拉出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