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食货之祸

鲁褒的《钱神论》把钱的象征意义说得非常清楚:“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看来,钱本来是好的,融汇天地之形以成食货之通。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货二字是人之所必需,也是社会所必需,所以要铸币立帑,进行商业活动。但是,货币这个具体的社会商业工具一旦抽象为金钱,那么这种用于商业活动的工具就成了肮脏的代名词。
后来当然发展到,人不但以把钱全部占为己有为荣,还从钱的形象上汲取做人的道理。什么道理?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变了,内心方正而表貌圆滑。这可能吗?这不过是一种铜臭罢了。
管子曰:“仓廩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看来是说社会的一个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是观念上层建筑。可是从事实上看,人们是如何使自己“仓廩实”、“衣食足”的?那可就说不清楚了,这之中不知沾了多少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在商人中毕竟是小人多,所以他们有非常正当的理由不守正道。
随着商业活动的进行,更多的人在交易活动中默默接受并执行了商业活动的处世准则。再后来这就成了我们国民性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表面上和和气气,心里却勾心斗角,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这可以从中国与日本的很多贸易活动中得到证明。
金钱的作用就是标识一个人的财产水平,副作用是使人腐化堕落。很多文学的经典形象如葛朗台老头、阿巴公都是所谓“钻进钱眼”里的。这些文学形象对马克思总结资本主义起到了一些作用。
我们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摆脱金钱的吸引?金钱还是在不同程度上异化着我们的心灵,泯灭我们的良知。金钱是利益的代表,有时候金钱就是利益。我们为了利益在奔波,司马迁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被锁在利益的马桶里出不去。利益是怎样存在的?利益自己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是和道德相生相克的。就像宗教之于科学一样。道德、利益、宗教、科学都是用来束缚人的思想甚至肢体的。而且,由于对利益的追求更纯粹,所以我们平时关注的只有利益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怪圈,人们血肉横飞地争夺利益,在嘴上却从不敢说出口。难道对利益的索取都如此不堪吗?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李泽厚说过,“度”这一概念是中国人的辨证思维的体现,是很实用的。应用到这个问题上,就是索取利益程度的问题。物极必反,什么东西达到极端都无法控制。而口是心非的毛病是人的本性所致,直接原因或者说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金钱这个东西对于社会是重要的,对于个人也是重要的。在利益面前,个人是不会想到社会的需求的。为了利益,若干个人可以毁灭一个社会,为了利益,一个社会可以毁灭很多人的生命。
钱的构造:天圆地方。这是人所赋予的,也是人所毁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