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7日星期日

今天没干正经事

叮当叮当,熊猫烧香,精米细米,放屁是你……
别误会,我没中病毒,就是觉得这病毒名字搁这儿合适。说到底就是没事干。我今儿早晨九点才起,起来就看电视,好歹吃了点饭,下午就看书,倒噔书架,看《读书》,看《当代》。总的来说今天过的不错,就是没好好写作业。数学卷子到现在也没写,而且还不打算写,惦着明天早晨到学校再说。
礼拜五买了最新的这期《三联生活周刊》,选题是论语的传播史,捋了一下从南怀瑾到于丹的论语解读史,内容挺广泛,不错。就是有点硬伤:第一篇文章上来就来了个“《史记·艺文志》说”,这对吗?反正我是没听说过《史记》还有这么一篇。
中午看的是百家讲坛,播的是“王立群读史记”。百家讲坛今年又把宝押在了王立群身上。当然,王立群的收视率肯定是不会超过易中天,因为他讲的没有易中天哏,但是百家讲坛腰板也硬了,一个易中天已经打出了品牌,剩下的就剩赚钱了。学者来讲,中央台播,大家伙看,出了书,大家伙再看。学者本人赚版权,电视台赚收视率,出版社卖书赚了钱,观众也满足了虚荣心。真是合作共赢啊。
看了看这个“读史记”,可真没错,是读史记。根本没必要看这节目,买本史记看就行。因为没有一点新鲜东西。人家易中天好歹还褒贬一下历史人物,王立群简直就是照着史记念。当然,现在的人们根本没兴趣读原书,看这样的节目也实属不易。可以说,这样的节目既会引导人们去读史记,更会让很多人放弃自己去读原书,而去认同王立群一个人的解说。
在这儿再多说点,王立群说纪传体是司马迁新创的史书体裁,这话不假,但是他忘了一点,纪传体并不完全是新创的。它是一个既有体裁的综合体。因为本纪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皇帝所做的事,是编年体;世家则按照国别来记叙诸侯,是国别体;而列传、表、书才能算是新创的体裁。
上网。到相声公社看了看,有好多帖子都批评郭德纲,批他俩仨月都不在天桥露面,说他出场费太高,动不动要个二三十万,说他不务正业,也不好好说相声,成天鼓捣电视剧。这些话真都说的在理。当然,郭德纲自己时常念叨自己以前混的多惨,但我们拿这些话跟现在的他一比,就有了说法了。他只有以前混的这么惨,现在才能这么火。他以前赚不着钱,现在可不得嗬了命的去赚吗。
郭德纲也真有招,别的说相声的,就算是李金斗、姜昆这级别的,出场也才要个六七万,他郭德纲凭什么要二三十万?姜昆李金斗,那毕竟是一两个人,可要请郭德纲单人,那可就不好请了,因为他要一出来就得是整个德云社,二十多人呢,就算得给三十万,分到每人头上才一万五。一个人一万五,那可不算高。他跟你玩群的,看你怎么办!
好在终于有人说公道话了。侯耀文说他比郭德纲本事大,这更是实话。大伙都该看看,杜绝一下对郭德纲的盲目崇拜。郭德纲离相声大师还远着哪。
又上了中华书局的网站。最新出的书是《论语》读本、简体本论语译注、文白对照版《论语》。这还不都是于丹闹的吗。她讲《论语》,《论语》热可不就起来了呗。中华书局也借此大赚了一笔。上面说的这些书估计也能卖得不错。这真让我联想起我们初三的时候,老傅同志让我们买什么“红对勾”系列的参考书,结果我们班跟四班一大帮人到书市去问。这帮书贩子看见商机了,呼呼的往店里进红对勾的书,结果都赔了。这也算是我们五班干过的几件缺德事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