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0日星期六

中国的国本:国学

首先具录《读者》2006年第12期“言论”专栏中社科院教授杨子慧谈国学馆意义的几句话:
“当今社会,人们国学知识的匮乏令人汗颜。100年前,中国人用西方文化启蒙自己,100年后,当人们发现后代对自己的文化恍如隔世般陌生时,我们是否应该做点什么?”
“国学”是什么?照我的理解,中国古代留下的一切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古典文学、艺术、宗教等各个方面都算得上是国学的范围。但我不知杨子慧教授所指的“后代”是哪个时代的?
曹聚仁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一部分就举过这么一个例子:江苏举行高中毕业会考,国学常识这个科目(现在连这个考试科目都没有!)有一道题:问:“公羊是什么?”答:“是雄性的羊。”从字面上看是没什么,但要注意,这可是“国学常识”科目!在鸦片战争以前,乾嘉学派鼎盛时期的青年学生怎么会有人不知道《春秋公羊传》?
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抹布抹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切古典文化都被否决。但这是否合理?
传统文化并不是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那工具是被统治者改造过的文化。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而这两者却被当作一个东西加以批判。中国人的中庸和谐被批成了不思进取;中国人的厚德载物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也被证明是亡国灭种之道。但是,我觉得新文化运动时的口号“打倒孔家店”喊错了。真正该打倒的是“朱家店”。鲁迅一系列反映“吃人”的小说所批判的封建礼教,都植根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打倒传统文化,也就打倒了国学。失去了中国的立国之本。
中国之所以有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就是因为中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这套思想后来就凝结为“国学”。这套思想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中国人利用这套思想使自己丰衣足食。但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传统思想褪色了,而野兽文明却大行其道。这不能不说是悲哀。一直到民国、新中国,国学已经淡出了老百姓的视线,代之以金钱。国学成了少数专家教授的独享之物。这就更悲哀了。
说起来,最悲哀的是“国学”这一称谓的来源。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指出:中国的“国学”一词来源于日本的“支那学”。“支那”一词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是中国之耻辱。而中国人对国学的不重视则更加耻辱!日本的中国学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而中国对于传统学术即国学的总结远远比不上日本。漆侠指出,中国的宋史研究落后于日本,曹聚仁指出中国对经学的总结也比不上日本。世界上第一部经学史著作是日本人写的《支那学概论》。皮锡瑞的《经学历史》比这本书晚上好多年。这是中华学人的耻辱,更是中国人的耻辱。
知耻而后勇,现在中国人在吃饱喝足之余开始关注国学了。希望中国人不要再忽视自己的思想了,希望中国不要再缺失自己的立国之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