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

什么是存在主义?

去年第9期的《书屋》有一篇《作为存在主义思想家的鲁迅》,文章虽不难懂,但是这“存在主义”是什么?一看《辞海》,还挺复杂。所以一直到现在都很留意与这个词有关的东西。到了一定阶段,把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放在这个玩意里。
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本质主义”所倡导的现象的“本质”是个畸形的东西。因为本质这东西企图消弭掉现象的差异,却又不能否认现象在同一性之外还存在差异。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那么这就证明了本质是存在的。这个“存在”指的是人的存在,然后人的直觉认识的存在。一般的“认识”是理性和知性的,存在主义反对一般认知或经验主义,是非理性的,通过特定精神状态(例如绝望、烦恼、孤寂)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人感受到事物的存在。所以,存在主义并不认为本质不存在或无意义,只是否定一般意义上得出理性上的本质的途径。因而,存在主义者所讲的本体或本质的意义是描述人的本质存在。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被存在主义者改成“我在故我思”作为信条。当然,如上面说的,这个“思”的意义也变了。但是,存在主义者在表述人的存在时,摒弃“二元论”,也就是“不把人当作对象”,人是绝对存在的,是超脱于其他存在的,甚至到了“人天生就是孤立无援的、被遗弃的”的地步。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但是自由竟然是以“被遗弃”、“孤立无援”的形式来表现。这实在是有些极端,有些个人主义。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就是不受规律束缚。人当然要意识到自己的本质是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何种意义上的?存在主义者认为社会和自然当然要束缚人的自由,但是由于人的本质是自由,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又是不可能被束缚的。萨特把这阐释为“选择自由”,即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具有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甚至到了“人们可以选择不选择”这样的程度!请问,这种“自由”还是自由吗?!选择不选择都成了一种选择,其实还是有一种力量在逼迫我选择!所以我认为,存在主义执着追求人的自由,但是这种追求说不好听的,有些莫名其妙。在某种程度上,这有些匪夷所思。因为这种自由无法存在。
鲁迅的思想有存在主义的一面,原因是鲁迅受尼采的影响很深。作为存在主义思想来源的尼采的思想,来源于他的“唯意志主义”。发展到存在主义就成了“非理性主义”。这些名词似乎就可以串联成存在主义的形成原因。理性的、非意志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或称“本质主义”在现代环境下出了问题。这导致了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后来的存在主义甚至连本质的含义都重新做了解释,成了一种完全脱离科学的哲学。当然,存在主义产生的原因也存在另一个解释,是说宗教的破灭和科技的进步使人们没有了“归宿感”,所以产生了存在主义来解释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两种说法可以合在一起,就是说:科学在现代环境中出了问题,宗教的丧失扩大了这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科学的认识不能真正全面的认识事物本质,而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科学被运用到了生产,成为了革新技术的力量,因此科学的本来作用被淡化了,而人们又恐惧于技术形成的社会漩涡(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我认同存在主义),即过于方便和程式化的生活会限制自由,所以存在主义应运而生。对于科学的变味和技术的漩涡,存在主义选择“自由”;对于本质主义的认识论危机,存在主义选择抽换“本质”的概念。这是当然的,因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偷换概念。因为人们对解决问题的本质认识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