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日星期日

我眼中的“保先教育”

那天算我使坏,问了老爸一个问题:“你还记得周国知是谁吗?”老爸竟然说不知道!
老爸是个共产党员,有二十多年的党龄。因为他属于集团的中层领导干部,所以参加的是第二批保先教育。这不,前些日子一连写了五六篇文章,都是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还让我用电脑打出来,郑重其事的用打印机印了交上去。老爸的文笔在他们厂里堪称翘楚。不多日子,最早写的那篇长达10页的文章贴了个标签发回来,说教在集团党委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演讲。老爸跟我说,其实那篇文章就是照着学习材料和党章瞎写的。还让领导当个宝似的,给弄到中层交流会上去发表。也不知道评选标准是什么!
形式主义这个东西在中国简直泛滥成灾,从政府到军队,从党员到群众,都生活在这个“形式中国”中。把领导人所犯的错误形式成是必需的。把小的功劳形式成大的……等等。
周国知曾是那一阶段全国党员学习的热点,但没过多长时间老爸就忘了!这“保先教育”也不过是个形式罢了。学完一个,立马拽脑袋后边去,再也想不起来了。
《永远的丰碑》是中央台制作的介绍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专题片,介绍过不少英烈的光辉事迹。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就能发现,好多好同志都是死在叛徒手中!《永远的丰碑》介绍了多少位英烈,就叫介绍了多少叛徒!
后几天,看电视上说党内发起了“强调认真学习党章”的热潮!好么!共产党员学习自己的党章还用强调!岂非咄咄怪事!

我的读书生活(二)

对于史书,我觉得时常翻翻,了解体例,查阅时使着顺手就行了。不必做什么“手不释卷”的丘书柜。“四部”中的“集部”书也就作为资料,读其他书时做个校对就行了。没事干的时候,也多看两眼。倒有点心得:
我的脾气,自然爱看苏轼的词。因为风格多变,既有评述历史又有倾诉衷肠。是真男人写的词。不像秦、周、柳这些婉约词人,竟写不出一首像易安居士的《乌江》一样的诗!秦观怀才不遇;周邦彦吃着俸禄,整天琢磨音律等死;柳三变就更别提了,成天还得靠妓女养活,五十多岁才得了个官职,干了没几年就死了。哪比得东坡!自古大文人的政治头脑低下是个通病,李、杜既为明证。虽然苏轼被变法派、守旧派、“乌台诗案”整得多次遭贬,但是有它的政治生命的。故古今文人,可称道者,唯三苏、韩柳几人而已。宋文人较唐文人之进步处在于政治头脑的进步。这和宋朝文人地位的提升不无关系。
诗嘛,爱看李白和杜甫的。我不爱其人,但爱其诗。李白的诗虽说是浪漫主义,但就和红楼梦一样,用浪漫的抨击现实的。最为崇拜的就是《蜀道难》和《战城南》。而且为了弄清楚《蜀道难》中的“蚕丛与鱼凫”这一句,找了很多书,算是弄清楚了蜀王的世系。记在了我的《掌故会要》中。杜甫的诗是音律典范,也集写实之大成。杜子美的草堂诗我较喜欢。但从杜甫诗中可看出,他的不得志正是源于他的“忠”。
文章,我可不爱看韩柳的。说实话,我不怎么爱看魏晋以后的文章。对先秦诸子散文以至秦汉魏晋文赋有兴趣。所以买了《文选》《玉台新咏》这些书。
到了高一了,我的购书重点转移到了学术专著。因为史料类买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看钱穆的书。比较认同他的历史学术观。即提出一个问题,用常见史书钩沉抉隐,做出新的创建。最经典的就是《秦汉史》。
最后不得不提我的小说阅读。2006年第一期《读书》上登了王晓明的《红水晶与红发卡》一文,介绍了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我当时就被这篇中篇小说的情节和思想性吸引,就下定决心要看到这篇小说。但在网上看不到好的全文。就去记者买了《2004中篇小说》这本书。看完了,我就下定决心读当代现实主义小说了。就开始买《人民文学》《当代》这些文学期刊。我早晚要写一篇我最满意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我的读书生活是混乱的。无主题的。我初中三年买书花了一万多。把老爸急得什么似的。我又考了个倒了血霉的分,就差了一分,白白的又拽给南开附中两万四!听说高中主要讲中外的近现代史,我买了这么多书还是用不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