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9日星期日

去你的!王胖子,别胡说了

我的物理老师王青松大概是个怀才不遇者。他也许可以去南开中学教书,但现在沦落到了我们南大附中这个三流学校。把他委屈个够呛。于是就整天拿人开涮,碰上个心眼小的,弄不好得跳楼去。
最近他又发表了他的最新言论:“告诉你们,看新闻了吗?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去当村官,其实就跟原来上山下乡一样,你不好好学,就把你弄到农村去受苦。”
这是真的吗?!天天不看新闻的诸位同学们眼睛瞪大了。
其实大家看了新闻就知道,国家的这项政策是为了鼓励大学生支援新农村建设。所选学生也是百里挑一。在农村工作三年,回来免试读研究生。怎么会弄一帮没人要的大学毕业生去支援农村?连自己的学习都搞不好,还领导村民致富!?不怕农民造反呐!一个好政策,却被王胖子给糟改成这样,去你的,别瞎掰!
不过,有些事儿还得说道说道。学校里的青年党校选的青年学员都必须是班里学习拔尖儿的。试想一下,如果学习拔尖的这个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去美国给人家刷盘子去,再也不在中国呆着,你把他弄到党校学了半天又有什么用!
中国教育,什么玩意儿!

我读《亮剑》

又读了一遍《亮剑》,有点感受,说一说。
从来没看过《亮剑》这么好的战争小说。李云龙,真正的中国军人。而作者的创新之处在于赵刚这个知识分子军人。在一般的中国人眼中,知识分子是懦弱的。惯于逆来顺受。而赵刚这个形象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儒将。为了自己的尊严,可以牺牲生命。《亮剑》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样精彩。一个也不能少看。对中国工农革命的真实历史的认识很有帮助。抛却那些主旋律作品的涂抹,看看农民阶级到底怎么闹革命。
但是,我在小说中看到的主题和电视剧的主题大不相同。在电视剧中,抗战篇幅占了一多半,宣传时也被定位为抗战题材电视剧。而在小说中,抗战只占了全书的四分之一。主要篇幅描写了建国后李云龙、赵刚的悲剧命运。我不清楚作者的家庭背景,但我猜测,作者对文革恨之入骨,也许有切肤之痛。小说前半部分的烽火岁月只是作者为读者“培养感情的阶段”。事实上,为后面一切事件的爆发做了铺垫。而作者在后半部小说中描写的文革的场面是那样的真实。知识分子劳教时的互相倾轧、李云龙被批斗时的惨状、红革联和井冈山兵团武斗时的血肉横飞……
可以说,《亮剑》是作者对文革的血泪控诉。对中国革命彻底性的深刻质疑。多少年来,中国终于出现了敢于真实记录文革场景、质疑中国革命的小说!
作者直面建国后的种种社会现象:领导干部特权行霸天下、小农意识大行其道。只有赵刚、田墨轩这些知识分子敢于讲真话、揭露新中国的种种“旧”现象。而到了文革时,小人当道、人性泯灭,人与人之间可怜的面子终于被撕掉。为了自己苟活于世,不顾什么老乡、战友这些“百年修来”的缘分,把人往死里整,意欲除之而后快。田墨轩在东北劳改时,所谓“知识分子”也不顾什么“礼义廉耻”,出卖别人,保全自己。作者揭露了中国知识分子最最可耻的一面!就可以想见现在的学术腐败的风气。文革对于人性的摧残是不可想象的。沈丹红那篇文字拙劣的信就可看出来,被整的人不死才怪呢!
人们都知道国民党部队派系林立,嫡系指挥官和非嫡系指挥官的待遇和部队配置均不同,导致各部队间时常见死不救,为保存实力,打仗也不卖力。而共产党呢?小说中粟裕从中野把李云龙的部队弄到华野名下,并且一个劲的夸奖李云龙如何能打,于是就把李云龙的部队当作主力使用,打了很多硬仗,最后把独立团的老底都快打光了。这说明什么?国民党保存实力是明着的,共产党则是暗着的,把别人的主力部队借过来打光,保存自己的实力。
中国什么时候也没有过真正的平等。旧社会自不必说,新中国呢?建国初期的领导特权虽然被毛主席狠狠地杀了下去,但很快进入了文革时期,文革中,没有什么人权可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一切被资本主义化,人们再次进入了论资排辈的时代。
共产党,不论是什么国家的,都有整人的毛病。在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据《亮剑》的介绍,苏联第一批授衔的五个元帅在肃反中就被整死三个,而中国文革中一大批功勋卓著的老同志也被整死。工农阶级的局限性由此可见。
现在中国已经不同于苏联的修正主义了,是资本主义了!我们享受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工人阶级革命了半天,现在过得叫什么日子!
对一切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亮剑!亮剑!